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过分强调理性工作系统对精益的“伤害”【标杆精益】

06-29 生活

点击图片了解招募详情

作者|杨东

全文总计3000字,需阅读8分钟,以下为今天的益者原创:

是否要用“伤害”这个词,我斟酌了许久。似乎用“影响”或是“限制”这类词汇显得更加中性和委婉一些,但都不足以准确描述这种可能对认知产生重大偏差的负面效应,于是我决定还是写下“伤害”一词。

—1—

精益是一种心态

对精益的理解,千人千面。但很遗憾这可能并不是一个仁者见仁的命题,它只可能有一个更接近真相的结论。我们首先应该承认精益是一套管理方法,管理从本源上属于人文哲学的范畴,哲学思想的渊源造就了不同的管理理念。

但在这之前,精益能被解释成更容易被多数人理解和掌握的概念是“心态”,没错,精益是一种心态,一种如何交付客户惊艳产品的心智模型。这一点,美国夫妻档敏捷精益专家Mary Poppendieck和Tom Poppendieck在《The Lean Mindset –Ask the Right Questions》有细致的阐述。

大部分了解精益的人都能描述出精益屋里面包含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并且认为精益就是这些方法和工具的集合体。这是因为我们习惯性先接受那些更明确,更易于理解的事物,也习惯性的用所了解的部分描述和定义它。

这是事物的全部吗?我们似乎遗漏了什么,是我们掌握了方法和工具以后就不再追究的东西。纸面上的模型、方法和逻辑是不会自己发挥作用的,背后创造和支撑这一切的是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和其他隐藏在意识里软性的东西。

我们的大脑采用一个双加工系统工作模式来支持对事物的认知和决策。它们一个是感性系统,一个是理性系统;感性是直觉型、情绪化的、偏于利用隐性知识寻找答案并快速做出决策;理性是分析型的、更喜欢用明确的知识和信息去遵守规则,愿意花时间把事情研究透彻后再做决定。

心态就在这两个系统的控制下展现不同的结果。没有人总是处于单一心态下,但确是某一类人更偏重于感性或理性。简单问题前,单一心态表现的更明显,面对复杂问题,我们表现得更全面。生产系统不能算是一个简单问题,它承载太多我们想要在生产运营中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