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哪些不良移动支付习惯让你容易受骗?

02-27 生活

据2月17日发布的《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移动支付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带来风险隐患。

让我们关注一下哪些不良的使用习惯应该避免,遭遇移动支付诈骗,又该怎么做?

调查数据显示,发生率最高的三项不安全行为分别为:网站app内登录习惯设置为记住密码或自动登录、在连接公共wifi的状态下进行支付、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

此次调查中,受访用户的“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换新手机时不解除银行卡及不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在使用手机时的个人防范意识相对较低,不良行为高于平均水平。

展开全文

从类别看,三分之二的被访者表示曾遇到过电信诈骗,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群体财产遭受损失,平均损失金额为2759元。

在各类型的电信诈骗中,收益回报类诈骗的发生率最高,为17.7%,其中,“兼职刷单受骗”表现最为突出;其次是情感类诈骗,有15.7%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例如:“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多以25岁以下年轻学生群体为目标。

从损失看,部分受访用户深陷虚拟货币诈骗困局且损失金额较大。约有2.5%的受访用户表示曾投资虚拟货币,其中近半数遭受财产损失;约五分之一的受害者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上,平均损失金额达到了7474元。

消费者权益方面,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较2021年有所下降。

经调查,“填写问卷留下银行卡号、证件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在街头扫描二维码”“变更移动支付绑定的手机号后没有通知银行”等银行卡使用时可能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均不到10%,显示出持卡用户对自身账户信息的保护意识普遍较高,近半数被访者表示会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投诉或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