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暖心江门丨八旬老党员留下“生命厚礼”,子女传承父亲“精神财富”!

09-26 生活

9月25日,市民赖迪收到了广州红十字会寄来的遗体捐献荣誉证书。证书的主人,是他已去世的父亲——赖维伦(曾用名赖刚)。

赖维伦生前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曾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任教,后调入江门工作。退休后,他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1182小时,先后获评“江门好人”“江门市最美志愿者”。

生前,赖维伦曾深耕三尺讲台;离世后,他拿自己做“教材”,将遗体捐献,用另一种方式“重返讲台”。而他的子女,则在追思中,将怀念践行成了一种传承,把父亲的大爱精神延续下去。

离开

是另一种抵达

“我空身而来,望还是空身而去。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应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去世后不要开会,不要举办任何纪念仪式,不通知任何亲朋好友,遗体送相关单位作科研用。”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赖维伦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为生命留下了永远的回响。

▲赖维伦生前写的遗体捐献志愿书。

赖维伦,原农林社区党委第一支部书记。在社区工作人员的眼中,老人是个热心肠,且淡泊名利的人。

“每天一早,他就会到社区的活动中心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看到凳子桌子坏了,还会帮忙维修。”农林社区党委书记梁泳健回忆道,对社区的事情,老人更是主动关心,积极参与,设“意见箱”收集居民意见,上门听取居民群众的心声,为民解忧。

▲退休后的赖维伦(右二)成了农林社区青少年教育先锋岗的一名讲师。

退休后,赖维伦充分发挥余热,成了农林社区青少年教育先锋岗的一名讲师。短短的一节课,他常常用一周的时间来备课,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和问题,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点燃对科学的兴趣。

在农林社区副主任巢俊杰的眼中,老人是位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为了让残障人士重燃对生活的希望,他还特意邀请他们加入农林爱乐合唱团,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文艺演出。”巢俊杰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