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无言地诉说一段琼岛抗争史——桥见风雨沧桑

06-06 生活

南渡江铁桥。

停泊在南渡江铁桥附近的小船。

文\记者 李梦瑶

图\记者 封烁

落日徐徐西归,南渡江水泛起点点波光。

眺望江面,道道长虹飞架两岸,连接起一座城的人流与物流。唯有海口城郊江畔,一座锈迹斑斑的铁桥只剩半截桥身,全然失去一座桥该有的功能与使命,一副垂垂老矣的姿态。

寂寥吗?也并不。桥边,时常有人到访,或游览、或拍照、或畅想。

桥下,南渡江水一遍遍拍打冲刷着桥墩,仿佛仍在洗濯昔日的血泪与耻辱,亦无言诉说着琼岛人民面对侵略者曾进行的不屈抗争。

1

曾经的南渡江第一桥

交通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纽带,而架设于江河、峡谷之上的桥梁通常“扼某地之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从长坂桥之战到水门桥之役,从飞夺泸定桥到钱塘江大桥“一修一炸一复”,纵观古今战争史,以“桥”为关键词的著名战役和史实不胜枚举。

架设于南渡江上的这座铁桥,承载的正是那样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

1939年2月10日,日军铁蹄践踏海南岛。在占领海口、琼山后,他们迫切希望深入琼岛腹地,对铁矿等军需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与掠夺。然而南渡江成为横亘在日军面前的最大阻碍。

彼时,南渡江上没有大桥,人们过江全靠渡船。而潭口则是从海口前往今文昌、琼海一带的主要渡口,亦是日军向东进犯的必经之地。为阻滞敌人前进,日军侵琼当天,琼崖抗日武装力量便在渡口一带设伏袭击,有力打击了敌人试图长驱直入的嚣张气焰。

可日军哪肯善罢甘休?一个建桥的阴谋,由此酝酿产生。

1940年3月,经当时的日本政府批准,由日本海军特务部、经济局土木课和日本清水组土木工程公司共同着手进行南渡江铁桥的规划设计。

“很艰苦,我什么都得干,既要测量画设计图,还要随叫随到,为现场工人修工具,还经常领不到工钱,有时只能跟头儿借钱买米!”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土木专科的斋藤博明,在被日本海军特务部指派到海口主持南渡江铁桥的设计和建造时,曾在日记中如此写道。

可斋藤博明的苦,同那些被抓来当壮丁的海南人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3个月后,铁桥正式开始施工。为了保密和防止破坏,铁桥土木部分均由日本工程公司清水组承包,钢架部分由台湾高雄造船所制作并安装,施工骨干队伍为日本人,辅助人员为台湾人和朝鲜人,粗活重活则让海南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