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上个世纪的留学:在多元文化中, 思考中国文化身份认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05-18 教育

林敏校长上世纪80年代留学英国,后在海外大学任教。十多年前回上海创办了15年一贯制双语学校。他的经历,如他自己所言,是兼具丰厚的中国文化身份认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态格局。

这些文字引导我们进入这样一种反思:越是充满挑战的时代,人类的联结、多元文化的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往往越重要。

作者:林敏,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创始人、总校长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最近临睡前,翻阅了《费正清中国回忆录》,读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费正清年轻时来华学汉语,找一手资料作研究,与他新婚的妻子在中国旅行、交友、了解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结识了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等一批中国学者……这为他后来成为美国中国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奠定了初始的基础。

由此,也联想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出国留学大潮,一批批的中国学子通过各种途径,去了世界各地游学深造,无论是留在海外或回归祖国,绝大部分留学生都学有所成,也逐渐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精英。

林徽因和梁思成

本人也有幸能在八十年代初在复旦读完四年本科出国读研,八年硕博学位课程完成后,又在海外大学教书,在异国他乡学习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

那些年走南闯北、浪迹天涯,也去了五大洲数十个不同国家。亲身经历感受体验了不同社会、制度、文化的生存环境。在海外的二十多年,也从没给自己取过洋名、始终保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Self Identity),但同时兼有开放包容的地球村民的心态格局。

这两者很奇妙地在我身上有机地融汇合一,使我也有了一种较为丰厚多元的身份认同感(Rich Identity)。